鹤壁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杨赐和杨彪也都有与外戚、宦官斗争的事迹。赐曾上书指斥“妾媵嬖人阉尹之徒,共专国朝,欺罔日月”;彪曾揭发宦官王甫“使门生于郡界辜榷官财物七千馀万”。
杨奇与灵帝的一段对话,更生动地反映出杨氏的门风。灵帝问:“朕何如桓帝?”杨奇答:“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灵帝很不高兴地说:“卿强项,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后汉书》、《杨奇传》东汉的其他世家大族也多是这样。
世家大族的门风,得到当时舆论的好评。特别是在桓灵之际的清议运动中.“郭林宗、贾伟节为其冠,并与李膺、陈蕃、王畅更相褒重”。太学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天下模楷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天下俊秀王叔茂。”士大夫们又“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上日三君.次日八俊,次日八顾,次日八及,次日八厨”。“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俊者.言人之英也”,“顾者,言能以德行引入者也”,“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厨者,言能以财救人者也”《后汉书》《党锢传》。宦官发动党锢之祸,杀了“三君”窦武、刘淑、陈蕃,
“八俊”李膺、荀翌、杜密、朱寓、魏朗,
“八顾”巴肃、范滂、尹勋,“八及”翟超,“八厨”刘儒等.使一批已经兴起或即将兴起的世家大族被扼杀,但世家大族清廉正直的门风却得到世人更普遍的认同。
东汉世家大族有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特征,其家族教育功能,则是最本质的特征。因为以“公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礼法门风,是培养当时所需统治人才的最佳场所。而正是这一特征。使得世家大族同一般权贵、豪族、学者有了区别,也使曰后世家大族向门阀士族的转变及门阀制度、士族政治的形成,有了能为社会和历史所接受的基本理由。
后汉世家大族和魏晋士族不是一个概念,虽然两者有相当程度上的继承关系。
而三国正是这个转化的关键时期,很多大族就此而衰,亦有抓住机缘而兴盛百年者。
其余影响力弱一些的,如陇西辛氏、陇西皇甫氏、武功苏氏、蜀郡赵氏不说,会稽贺氏世为儒业、河东卫氏以外戚进、荥阳郑氏以明德显、汝南应氏以文章兴、汝南许氏三世三公以宦官兴又与宦官同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