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么,古人在守丧时间上为什么要定了个三年的时间呢?
古人之所以把守孝的时间定为三年,是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同样是用三年的哺乳期,等三年的哺乳期一过,孩子一般就能自己开始行走了,因此,守孝三年就是为了报答父母这三年的哺育之恩。
大圣人孔子对于守孝三年,这个问题也曾和弟子们做过一番争论。
孔子的弟子宰我(前522年—前458年,字子我,“孔门十哲”言语科之首)曾经对孔子说:“一个人的父母去世,如果要专心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其他什么也都不能干了。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习琴艺,技艺也会生疏。所以,我认为守孝的时间就应该像稻谷生长成熟那样,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
孔子听后,问道:“父母逝去,你大鱼大肉吃的可香吗?穿上华美的衣服也会心安吗?”
宰我回答说:“我会心安。”
孔子叹道:“你可以心安,但是君子不会。君子会吃得不安,穿得不安,住得不安,所以不去做那些事。你既然可以,那你就去做吧!”
后来,孔子还和自己的学生感慨地说:“宰我真是不仁啊!,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他没有经历过被父母抱在手上三年吗?如今竟然连三年的丧期都不愿意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