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说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正如军事专家张某某所说,“我们想造航母,于是拿出4000多万米元给造船厂,修路、建船坞、盖工房,只是等这些基础设施都搞完了,才发现我们没有造航母用的钢。”
在过去长达20年的时间里,华夏一直秉承着市场换技术的原则,可问题是,在高尖端领域,人家不换,你拿出再大的市场人家都不换。
所以就逼着华夏自己搞,但自己搞该怎么搞,也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讨论。
当时社科院的专家就提到了一个事情,霓虹国的财团大多都涉及军工,通过国家和民企的合作发展,一方面可以保证更充足的资金,一方面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民企可以借此实现军转民,霓虹国汽车和电子行业就是依托着大量的军转民技术发展起来了。
这就是寓军于民理论。
国内正巧这几年民企开始发力,所以在曾经那一世的2005年6月,华夏开启了民企进入军工的时代,等到两年后的17大,明确提出了要调整改革国防科技工业体制和武器装备采购体制,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出一条华夏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实现军工与民用工业的供需对接和资源共享,带动民营工业的技术进步。
而这一世,大风集团的一枝独秀带动着华夏整个科技民企共同发展,这就更让国家倾向于寓军于民的方向。
但是作为重生者是很清楚这个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主要是军工的核心产业国家还是不敢放,尤其是安全威胁论,民企不忠论始终是存在的,再加上人家米国霓虹国都是从战争年代就开始搞寓军于民了,早就形成了一套体系,就比如说在霓虹国,民企之间的军工发展互相独立又通过国家统一调度形成产业合作,但没有任何一家民企能独立完成整个核心闭环产业。
华夏没有任何基础,之前军工都是国家一把抓的,所以真的要把这个体系打造好,或许需要慢慢磨个几十年的时间,但对于一些民企来说,还是很乐意进入军工领域的,赚不赚且不说,军转民和军工市场反哺这两点就挺吸引人的了,虽然实现起来也没他们现在想象的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