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伦散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国的姓都是来源于部落的名称,氏则不是。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中国上古著名的姓氏有八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为12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所以按照道理来说,楚氏族也应该以旁边的这条河为姓,可这条河到现在自己都没有名字,或许再过两天它就叫楚河了。
但是楚遥还有别的想法,他希望把楚这个字演化成一种图腾,一种目前楚氏族,后来楚部落和楚国的标志,就像中国龙一样。
楚遥虽然没研究过甲骨文,但是楚是自己的姓氏,他还是用心去考究过这个字的来历。
“楚”是形声字。甲骨文“楚”字由“林”、和“口”和脚形构成。“口”字表示家园,整个字的意思是脚到森林中去建立家园。以后字形是其变体。金文大同,篆文整齐化,汉字隶定后由“林”和“疋”构成,隶变后楷书写作楚。
“楚”字本义指丛生的树木。《吴子·论将》:“居军荒泽,草楚幽秽,风飙数至,可焚而灭。”又指一种落叶小灌木,也叫荆。《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朱熹集传:“楚,木名,荆属。”引申指打人用的荆条。《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又引申指痛苦。《史记·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楚遥仔细回忆了“楚”字的演变和字义,尤其是甲骨文的形态,觉得这个字饿解释还是蛮符合现在的环境的。栖息地的背后就是一片森林,所以从“林”;栖息地就是楚氏族的家园,所以从“疋”;而脚形就更好解释了,没有脚,没有走路就无法壮大楚氏族。
楚遥正式决定将栖息地旁边的河里命名为“楚河”,后面的那片森林命名为“楚林”,同时给所有人的名字都加上楚姓,鲜改叫楚鲜,岩改叫楚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