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大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久之后,才有一个女人弱弱回道“我们认识她,常跟在那个美国人身后的。”
好吧,冷场了,箫杞手脚都不知该怎么摆了,愣愣不出话来。
不得不,许奕同学的神经不知是不是生来就比别人粗上一截,她一挥手,大笑“既然认识那就好办啦,杞做的菜可好吃了。”
人群沉默一下,其中一女生拉过许奕的手臂,“嗯,一起玩,对了许奕,上次你不是有一家中国餐厅招人吗我最近生活费有点紧,想去。”
“没问题,我呆会把老板的电话告诉你。”
话题就这样扯开了,箫杞正襟危坐着,只堪堪半个屁股坐在椅子上,周围都是熟悉的中文,有点恍若多年的感觉。
估计每年到感恩节和圣诞节,土耳其人民都高兴不起来,每到这时节,世界人民喜吃火鸡turkey,其实就是吃土耳其turkey,美国人闲极无聊,主持人每年都会讲火鸡和土耳其的谐音笑话,土耳其人民听了,虽不至于咬牙切齿,诅咒英美澳印人民吃火鸡被噎住
火鸡和土耳其同名,还真不是土耳其人民的错,这玩意产在美洲,英国人当年初到新大陆,但觉万事新鲜,看什么都想给起名字,远远看见山冈上一只大鸡,金光闪闪,蓝顶红颈,体态威武,英国人就蒙猜这不是土耳其那儿的珍珠鸡么那时奥斯曼土耳其霸住东地中海,英国人去中欧也不方便,望文生义乱猜,就把这玩意叫成了火鸡turkey。
感恩节吃火鸡,地道是美国习俗,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载着102名清教徒到了北美,身就水土不服,又值冬来,饥寒交迫,亏得印第安人帮忙,教他们打猎捕鱼,种玉米南瓜,1621年丰收的日子,移民们请印第安人来,先感谢上帝垂恩,然后哗啦啦吃饭食。
要感谢上帝,不吃顿好的,感谢都没精打采的,可是吃什么呢大英帝国贵族在中世纪时,每逢节日,吃得煞是奢靡,烤个孔雀,来头野猪什么的,问题是这二物稀罕,非王族贵胄吃不起,孔雀你养不起,野猪你打不动,孱弱一点还没有火器的,过节了,进山找野猪想打牙祭,野猪反而会大喜“快快,快到嘴里来”,到美洲大陆的这批英国人不免犯愁,苍茫大地路都不认识,哪来的孔雀给你吃看那厢火鸡肥大壮实,端的是好,遂大喊道“大鸡别跑,一起过节吧”,抓来烤吃了,印第安人和移民皆大欢喜,感恩节吃了,圣诞节也吃,从此遂成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