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将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略群小说luequn.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战国时期需要的人才有两种,一种是能带兵打仗的将军,这个秦国不缺,本土盛产很多,第二种就是治国人才,这些人才秦国每个朝代都缺,秦国的大环境也决定了秦国本土培育不了这种经世之才。
为何如此说?这是因为商鞅的变法阻断了这种人才的诞生,能治国的经世之才无一不是知识超群,博览群书的主,但是商鞅的变法只给了秦国年轻人两条路走,要么当兵,要么种地,想要读书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即使天分再高,如果后天不读书,不学习,那么他面临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越来越不行,想要有治国的才能,根本没有可能,就像我们曾经读过的《伤仲永》。
这其实也是秦国为什么名将很多,但是治国的丞相却只能从山东诸侯国引进的原因,不得不说,商鞅本就是士子,却把秦国想通过读书成才这条路完全给堵死了,不可谓不狠,这也是商鞅变法最为致命的坏处。
秦国历代君王孜孜不倦的向山东诸侯求贤弥补了商鞅变法的缺陷。
通过秦国每个时代都会有山东士子的大才蹦出,我们可以推测出来,从秦孝公开始,在山东六国中搜寻能治国的人才,已经成为了秦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秦国的历代君主,都能从茫茫人海中找寻到自己需要的治国人才,这决定了秦国即使培育不出能治国的人才,它也不会衰亡,因为自己培育不出,能挖来为自己所用的,就是自己的。
我们不能武断的认为,秦孝公对于商鞅变法的这个严重弊端不清楚,通过秦国统一华夏的历史来看,秦孝公应该也认识到了这点致命的坏处,但想要强大就要付出代价,有坏处当然也有弥补的方法,值得庆幸的是秦国君主找到了。
当商鞅变法强大了秦国之后,不断从山东诸侯挖来经世之才,本国又不断培育出能打仗的名将,这三点从根本上保证了秦国统一华夏,也只是时间的问题,毕竟秦国这台战车,征服天下的条件已经具备,差的也就是向前走了。
秦国的治国大才为什么要从六国引进?因为秦国本土根本培育不出来,商鞅变法让秦国不再有“士子”这个职业,想要成功要么上阵杀敌,要么好好种田,没有别的路可走,这也决定了想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在秦国行不通。